學院榮譽

以賽促學,青年當志存高遠

作者:admin  時間:2020-04-30 22:09  浏覽:

    為全面推動行業發展及人才培養進程,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特舉辦“藍橋杯”大賽,以推動軟件開發技術的發展,提高各大高校人才比例。我校17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劉子琪同學,在本次大賽中榮獲湖北省一等獎、全國二等獎的優秀名次。

用青春和汗水創造一個奇迹
國家勵志獎學金、創新創業獎學金、17級唯一一個校二等獎學金獲得者。進入大學的三個學期裡,所有專業課成績均在90分以上,其中模拟電子技術這門課更是以96分獲得當年的最高分。除了優秀的課業成績外,劉子琪在課後也從未松懈過,她抓住每一分時間,投入專業技能的學習之中。自學C語言、單片機等專業課。初入校園的第一年,制作的“基于DS18B20溫控系統的電子溫度計”就在學院舉辦的第四屆電子設計大賽中榮獲二等獎、第十三屆“恩智浦”杯智能車競賽斬獲華南賽區三輪電磁組二等獎。

編寫代碼中

電子信息工程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專業,選擇這個行業、不隻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,更需要敢于攻堅克難的銳氣!劉子琪在采訪中談到:“我選擇的這個專業是一個比較前沿的學科,作為工科學子,我認為我們應當去挑戰最前沿的科技,學習最前沿的技術,為國家承擔起青年一代應有的責任感和曆史使命。我們正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,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,也面臨着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”的時代使命。”劉子琪從未停下行走的步伐,始終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“新時代中國青年”的義務與責任。
 

用示波器觀察輸出信号波形

我見過二十四小時的文理
科研實驗就像在黎明前奔跑,沒人知道需要跑多久,才能看到日出,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。 在本次采訪中,劉子琪談到:“科比說“我見過淩晨四點的洛杉矶"。而我,見過全天24小時的文理。在準備國賽期間,我的壓力很大。因為學校當時最好的成績是軟件類組别的國賽三等獎。所以這次的比賽,不僅是我的個人突破,更是我所在的實驗室在電子類組别實現藍橋杯國賽"0"的突破。比賽期間,我了解到北航等一些名校入圍國賽的有百餘人,想要獲得前三甲名次的難度是很大的。當時總決賽的比例是,一等獎5%,二等獎15%,三等獎30%,優秀參與獎50%。所以在賽前的那一周,我幾乎是每天通宵敲代碼,整理筆記。由于我們現在課程繁忙,基本上每日都是滿課。想要二者兼顧,我隻能通宵到淩晨四點左右,然後坐在椅子上打個盹,又接着去上專業課。在備戰國賽的那一個月裡,我沒有娛樂、沒有好好睡過一次覺。我的心裡隻有一個念頭,我要赢,我要為學校取得榮譽,我要為實驗室以後的學弟學妹們開路。接力棒傳到了我們的手裡,我們就必須要去突破。我們都是探道人,更是開路者。”

作品展示

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
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五四青年節講話中對青年指出:“青年時代,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,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。青年時期多經曆一點摔打、挫折、考驗,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。”在對葉玉傑老師的采訪中,她是這樣評價劉子琪的:“劉子琪是一個很能吃苦的孩子,本次“藍橋杯”大賽她參加的是單片機開發與設計。其中單片機部分,是她自學的,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。平時的課業,劉子琪完成得非常快,并且作業質量很高。她就像是永不熄滅的炬火,身上一直充滿着幹勁、韌勁。”

利用課餘時間翻閱專業書籍

自從接觸了這個專業,劉子琪就将它化為一粒種子紮入心中。為了滋養這粒種子,她總是待在課堂、實驗室、圖書館,與書本、期刊、筆記、器材為伴。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,我們既要有隻争朝夕的精神,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堅守。我們都需要存有“使命感”,我們都需要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盡一份綿薄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