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業課程與勞動教育融合,算法教學助力農業發展
——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3級本科生赴坡寨山勞動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教育
為深化勞動教育内涵、探索專業實踐與鄉村振興結合路徑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計算機學院組織2023級本科生于5月12日至15日赴坡寨山勞動教育基地開展為期三天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。本次實踐以“算法賦能農業,科技紮根土地”為主題,通過田間勞動、課題調研與創新實踐相結合的形式,推動計算機專業課程與農業生産實際深度融合。
田間課堂:勞動實踐錘煉品格
活動中,學生們在基地農戶指導下,參與果蔬種植、土地翻整、灌溉系統搭建等農事勞動。“第一次扛起鋤頭挖水渠,才真正體會到‘粒粒皆辛苦’的含義。”學生郭嬌嬌感慨道。勞動之餘,學生們還與當地農民深入交流,了解傳統農業面臨的勞動力短缺、種植效率低等問題,為後續技術實踐奠定基礎。



科技賦能:科創發明助力農業應用
依托專業優勢,學生們以小組形式開展農業場景創新課題研究。23級電子信息工程彭瀚宇、田朝陽、闫宇升團隊基于STM32F103C8T6單片機為核心控制器,設計了一個集環境監測、智能控制與遠程通信于一體的農業環境監測系統,可以通過對土壤溫度、光照強度的智能監測,幫助農戶精準調控大棚環境;算法優化組則基于機器學習模型,分析當地作物生長數據,設計了一套種植密度優化方案,預計可使畝産提升8%-12%。一名參與項目的學生表示:“課本上的聚類算法竟能用來規劃農田種植區域,這種學以緻用的體驗太有意義了!”


融合創新:算法教學融入勞動實際
在坡寨山基地的茶園裡,同學們在學習采茶制茶這一傳統技藝的同時,任教教師把握時機,将“基于圖論的無人機植保路徑規劃”中這一原本抽象晦澀的《數據結構》建模和算法教學内容遷移到生動現場,幫助同學們深刻理解的同時,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。同時,激發學生多學科知識融合和探索技術前沿的積極性。

計算機學院缪琦副院長指出:“勞動教育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,而是培養知行合一的關鍵紐帶。我們将持續推動專業課程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,鼓勵學生用代碼解決實際問題,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。”據悉,該院計劃将坡寨山實踐經驗推廣至更多鄉村地區,進一步探索“人工智能+農業”的産學研合作模式。


此次實踐既是計算機學科教學改革的創新嘗試,也是新時代青年學子紮根中國大地、服務國家戰略的生動寫照。當信息科學與田間地頭相遇,迸發出的不僅是技術創新的火花,更是一份“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”的使命擔當。